三年后,时势萧条,饿殍遍地,大批难民沿街乞讨,王茂才也行将就木。
共和初成,但袁世凯控制下的民国政府却肆意践踏民权、法制。宋教仁遇刺,许昌也沦为袁世凯的幕僚,魏国深感革命理想和现实矛盾。
周鲁和邓玉秀辗转到徐州战场,为南方革命军效力攻打北洋军。邓玉秀不顾生死地射击敌人,让周鲁非常心疼。
婉玉20岁生日宴,嬷嬷、赵福倾尽最后家财一齐庆贺,不想勾起婉玉思乡情绪。赵福不忍,加之法国时局也陷入动荡,决定带婉玉回京。
江流接受法国女子伊莲的建议,到教堂向神父告解,此时婉玉也在教堂内和牧师临行告别,却与江流擦肩而过。
江流回到祖国.昔日的郡王府已经成为许昌的府衙。江流暂住客栈,平日里,他以笔为旗,以达夫的笔名写下许多警醒国民的文章。
江流到王子谦墓前拜祭,遇到同来拜祭的周鲁、邓玉秀。魏国不满袁世凯称帝,决定以身犯险,炸死袁世凯,不想刚出家门就被周鲁掳走。周鲁和江流怕连累魏国,蒙面问话,不想魏国凭声音就认出了二人。
刺杀行动失败,邓玉秀中弹身亡。半年后,王应把家业迁到了北京,重开北望楼。
南边的护国军紧逼,袁世凯称帝失败,魏国等被赦罪。
许昌看清形势,倒戈不再站在袁世凯一边。江流报馆开业,魏国带来了两份礼,一份约法三章,一份京华大学聘书。
北望楼中,王应正看江流写的报纸,江流带着一帮学生走了进来。
王应对张若兰一见钟情,留下他们在北望楼开合唱团,在谈论往事时,张若兰震惊地发现王应就是当年退婚的王家少爷,气得掉头就走。
张若兰勇敢地摆脱了和现任丈夫的婚姻关系,恢复自由之身,王应欣喜若狂。江流请求到婉玉的绣坊前屋办报馆,数月后,江流依然在报馆撰写时事文章。
张若兰从上海回来,在共产党人黎汉冥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应看着学生们在北望楼参与共青团的热情劲儿,不禁向张若兰吐露了自己也想入团的心思。
张若兰成了王应的上级,王应开始主动学习苏联歌曲,大量阅读《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