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大事分集剧情介绍(1-30集)大结局(6)

婆媳大事分集剧情介绍 第16集

  老三一气之下回城了。没了丈夫的支持,文芳盖大棚难上加难。

  但她有一股子倔犟劲,想干的事情非要办成不可。文芳开始筹钱,想卖山羊舍不得,问别人借又借不来,甚至万顺那里,她去张口也吃了闭门羹。

  正当文芳一筹莫展之际,老三出现在水浇地,又是给她献花,又是说好话。文芳生气地将花扔在水里。老三走过去,打开车盖布让文芳看,原来是满满一车盖大棚的料。这一刻让文芳感到特别温暖。

  大棚终于如愿以偿盖起来了,老三也辞了城里的工,帮着文芳一起料理三百棵和大棚菜。彩凤执意要养虹鳟鱼,带国强去山庄玩,意在让国强同意。国强却给彩凤甩了脸子,并撂下话,想分家没门!

  春霞去世一年了,老三想让文芳给万顺和秀青说合说合,让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也正是万顺和秀青的意思,他们爱过一场,死过一场,已错过太多。没用文芳多费口舌,两颗心已经走到一起。

  可两人的婚事还是碰上了大的障碍。线淑玉不同意。

  线淑玉一想起女儿这些年受的苦,便把这些怪罪到万顺头上。她认为这都是万顺惹的祸,若不是万顺,秀青到不了这一步。再者,线淑玉也怕秀青后妈难当。而万顺家,春霞妈想极力撮合,女儿秀爱却不愿意,跟万顺闹起别扭。

  最后,是春霞妈登门去彭家大院,老姐妹推心置腹,前嫌尽释。而秀爱这个懂事的孩子,一旦想通,也积极促成父亲与秀青姨的婚姻。

  国强拿了奖金,一时兴起,给彩凤买了金戒指。彩凤却拿这东西动起了心思。她跑到娘家,先是哄母亲,说戒指给妈买的。二改一疏忽,彩凤趁机拿回了自己当初出嫁时的条子,有这个把柄在手,她就可以朝父母借钱养鱼。

婆媳大事分集剧情介绍 第17集

  彩凤对母亲说,若不给借钱,就把自己的水浇地收回租人。田二改没办法,只好答应女儿。彩凤在娘家借到了钱,回到家里,婆婆文芳对她说,种大棚嫌了些钱,想拿出一部分给彩凤养虹鳟鱼,彩凤拒绝。

  彩凤这样对待婆婆,线淑玉不高兴了,调教媳妇的话题又被重提。文芳也觉得哪里不对劲,越是拿彩凤当女儿待,越有说不清的别扭。彩凤的固执让国强很不高兴。

  秀青嫁过去后,春霞妈一直拿她当亲闺女。秀青也将春霞妈当亲妈一样。可一天早晨,春霞妈无疾而终,令万顺和秀青悲痛不已。

  文芳的大棚蔬菜丰收了,而彩凤的鱼苗却因为配错了药,全都死了。彩凤伤心不已,国强却在这时鼓励她,死了再养!让彩凤觉得国强特爷们。

  鱼塘出了事,文芳和丈夫商量给孩子一笔钱还贷款。而田二改却因为彩凤借了她的钱,追着要债,两个母亲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北望村守着长城,常有零散游客来游长城。这天,线淑玉正在院里干活,来了几个北京人,其中之一便是在北望村插过队的海亮。老三热情地做了一桌农家菜招待他们,又留他们住了一宿的火炕。临走,海亮告诉老三,北望村的旅游眼看就要红火起来了,不如搞个农家菜馆,能挣钱的。

  老三受了启发,一心想着饭馆的事。跟妻子商量,文芳也觉得是好事,她也想圆丈夫一个梦。可到了婆婆线淑玉那里,却卡了壳。线淑玉说,要盖外面盖去,甭打这个院子的主意。

  一个宏伟计划还没出笼,便被扼杀了。

  老四的到来,如同救星一般。

婆媳大事分集剧情介绍 第18集

  老四是母亲线淑玉最喜欢的孩子,他最小,又上过大学,现在还当着校长。老四说什么,比别人更有说服力。

  老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把母亲说得瞪大眼睛,好像那机会不赶紧抓住,美好的日子从此溜走一样。但线淑玉有一条不让,就是不能打老院子的主意。老四对哥嫂说,那就在山弯处盖,我入五千股!

  有了老四的慷慨解囊,盖农家菜馆的计划提上日程。剪彩之日,老四给菜馆起了名,并托人写了匾:好山好水农庄。

  “好山好水”靠山临河,成为北望村一道风景。

  秀青嫁给万顺后,日子过得很平静,万顺当村主任,秀青在学校教书。两个孩子天壮和秀爱也相处得如同兄妹。

  彩凤的鱼塘也丰收了。虹鳟鱼市场上非常看好,彩凤有了积蓄,田二改分得了钱,自然很高兴。谁知二改太贪,脑子一转,就要跟彩凤签合同入股。彩凤怎么劝也劝不住,田二改发誓,赚了一起赚,赔了一起赔。

  彩凤时不时给“好山好水”送鱼,烤虹鳟鱼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抢手菜。这天彩凤来送鱼,文芳说要把欠彩凤的鱼钱还了。彩凤笑眯眯地跟婆婆说,妈你算的不对,她打着计算器,几下便算清了,文芳借给她买鱼苗的钱,抛去欠的钱,再加上婆婆没给他的匝袋子钱,谁不欠谁的,婆婆多得几条鱼。彩凤的账把文芳算糊涂了,这才明白,原来媳妇为匝袋子的事计较呢。

  媳妇们都在忙,线淑玉在家看着重孙子彭勃。这天彩凤回家,勃儿调皮,将饭撒了一地还拿脚踩。彩凤打了儿子,不料惹怒了老婆婆,线淑玉的烟袋锅子便敲到了彩凤头上。彩凤委屈回了娘家,田二改电打一般找上门闹。文芳知道了,一个劲替婆婆给田二改道歉,并亲自去钱家领回了彩凤。

  国强告诉母亲,小叔和小婶要闹离婚,文芳一听便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