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熙将谢炎鹏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让身边的警卫员都离开,二人密谈。周培熙拿出了那张签有谢炎鹏名字的记录纸,告诉谢炎鹏他现在有很大的嫌疑,解除了他的职务,要他次日立即回到南京接受调查。谢炎鹏看到那张纸,很是惊愕,连忙说自己一直对周培熙忠心不二,这一定是有人陷害。周培熙沉默片刻,告诉谢炎鹏自己也不相信他会是GCD,但现在必须要有人出来背这个黑锅,他会保证谢炎鹏回了南京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谢炎鹏在眼前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无论如何必须回去接受调查。
谢炎鹏毫不相信周培熙的承诺,深知自己一旦回去恐怕就没命了。面对周培熙的丢卒保车,谢炎鹏也留着自己的杀手锏。他拿出了燕怡偷入档案室那天留下的爆炸物残片,又拿出了自己随身保管的档案室的钥匙。谢炎鹏在钥匙上发现了黏土的残渣,而能有机会拿到钥匙倒模的人,只有那天把他灌醉的燕怡。而且他也早已查出燕怡杀掉了自己的手下一事,谢炎鹏断定燕怡就是共党的奸细,纪录上做的手脚也一定是燕怡所为。周培熙勃然大怒,质问谢炎鹏为什么不早告诉他,谢炎鹏直言燕怡和周培熙是父女关系,自己贸然从事只有掉脑袋的下场。谢炎鹏告诉周培熙,就燕怡的事情,他已经准备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希望周培熙能大义灭亲。但如果他一定要丢他这个卒子,那么大家就只有鱼死网破一条路可走。
周培熙想到如果谢炎鹏的这些证据被南京知晓,不但到时候燕怡小命难保,恐怕连自己都会难逃干系,将面临灭顶之灾。周培熙想到这里,动了杀机,趁谢炎鹏不备,猛地掏出枪来,指住了谢炎鹏,要谢炎鹏把那份报告交出来。谢炎鹏明白周培熙动了杀心,便假意答应,趁周培熙不备猛地扭身冲破了窗户,跳窗而逃。周培熙开枪,但只打中了谢炎鹏的肩膀,谢炎鹏趁机逃走了。听到枪声的警卫员冲了进来,周培熙告诉他们谢炎鹏是共党的奸细,下令全城搜捕谢炎鹏,格杀勿论。与此同时,周培熙决定亲手杀死燕怡,以绝后患。
周培熙以散心为名,带着燕怡来到了荒郊野外无人处。燕怡此时也知道了谢炎鹏逃走一事,心里七上八下。周培熙站在燕怡身后,掏出枪来,就要动手。燕怡感觉到了周培熙的举动,回过头来,正对着枪口,一下愣住了。但最后关头,周培熙无法释怀多年来的父女之情,放下了枪,让她逃得越远越好。燕怡临走之前,终于向周培熙问起了自己的身世,周培熙此刻不再隐瞒,将事实真相告诉了她。
燕怡的亲生父母实际上是在1927年的4。12事件中牺牲的中共党员,而他们就是死在当时只是个小头目的周培熙之手。但面对嗷嗷待哺的燕怡,周培熙下不了手,他收养了燕怡,但向所有人隐瞒了她的真实身世。而谢炎鹏在那次行动时就已经是周培熙的手下,所以他也知道此事的前因后果。
燕怡终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周培熙就是杀害自己亲生父母的凶手,但她仍旧对周培熙恨不起来。周培熙苦笑着说谢炎鹏一开始就跟他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想不到果然应验了。他问燕怡是不是要杀自己为父母报仇,燕怡面对养育自己长大的杀父仇人,沉思许久,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周培熙看着燕怡离开,头一次无声地流下了眼泪。
燕怡打算去跟肖剑秋告别,没想到在去见肖剑秋的路上突然遭到了谢炎鹏的绑架。谢炎鹏决定押着燕怡去南京,打算以燕怡作为证据来搞倒周培熙和肖剑秋,以图东山再起。谢炎鹏考虑到江中四处都有追兵,决定绕远路前往南京。
燕怡在和谢炎鹏前往南京的路上,留下了种种痕迹,被游击队所注意。林砚泉认出了二人,立即通知了肖剑秋。肖剑秋得知燕怡被绑架的消息,方寸大乱,决定冒险前去营救燕怡。
肖剑秋和林砚泉会合,得知谢炎鹏和燕怡二人绕路前往南京,被游击队紧紧盯梢,便立即决定抄近路截住二人。为了不暴露肖剑秋的卧底身份,林砚泉下令撤去了盯梢的队员,只是自己和肖剑秋二人前往拦截。
林砚泉和肖剑秋一路紧追不舍,终于截住了谢炎鹏。在江边,双方展开枪战。混战中,燕怡中枪,谢炎鹏也被沈林二人击毙。燕怡弥留之际,肖剑秋终于亲口对她承认,自己确实是代号“鱼鹰”的GCD员。燕怡含笑死在了肖剑秋的怀中。
燕怡和谢炎鹏的死讯被周培熙得知,失去了养女和得力助手的周培熙心力憔悴,苍老无比。
渡江作战已经迫在眉睫,上级指示肖剑秋要尽快弄到江防情报。肖剑秋强忍燕怡去世的悲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情报搜集工作中来。
周培熙仍然不能完全信任肖剑秋,他向肖剑秋“请教”在当前大形势下,自己该何去何从。肖剑秋深知这次谈话的凶险,对周培熙的几个问题一一作答,周培熙十分满意。告诉他现在能够信任的只有肖剑秋了。
肖剑秋终于利用周培熙的信任拿到了最终的布防情报,此时距渡江作战已只有三天了。肖剑秋和林砚泉秘密赶往江边,准备亲自把情报送过江。二人经过一番生死历险,已成莫逆之交。林砚泉说起渡江作战之后的全国形势,肖剑秋忽然决定留在江南。他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毕竟国民党内部还有不少人打算负隅顽抗。肖剑秋与林砚泉挥手告别。
三天后,总攻开始了,与此同时,陈继业率部起义。兵荒马乱之际,肖剑秋发现周培熙已经打算逃往台湾。并要求他一起去,肖剑秋没有说话。
渡江战役,我人民解放军大获全胜。但从此没有人再见过肖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