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间计太子汉王剑拔弩张 三军异动调虎离山京城空虚
朱棣告诉众臣,他沽的是大明强盛之名,钓的是繁荣之誉。高煦和朱能提出率领船队出海者违反大明律例,会诛三族,无人敢出使。郑和跪请自愿率领船队南下西洋,整个朝堂为之惊讶。朱棣问郑和不怕被诛三族吗?郑和答自己本就孤身一人,没有三族可诛。高煦坚决反对,郑和是宦官,毫无航海经验,且违反祖制。朱棣却不这么看,郑和跟随他征战多年,是靖难的功臣,他让郑和把想法都说出来。
郑和认为出使西洋可与邻国建立邦交,扩大影响力,有利于边境安定。还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进行物资交换,互通有无。更可使永乐皇帝的威名广播天下。一番话说得朱棣哈哈大笑,格外中意,他任命郑和为特使,督造海船,出使西洋。
历史上从未有哪个皇帝派遣使者南下西洋,而且使者还是个宦官,朱棣和郑和一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朱棣派三万勇士随郑和远行,以抵御侵犯,彰显大明的强盛。朱棣深知,他们正在创造一段让后人永远传颂的历史。
平花花在锦衣卫里挑选出精锐,与他们歃血为盟,结为死党。他想趁朝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郑和下西洋一事上,帮助建文帝复辟。盛庸、李景隆、耿柄、梅殷联手参与。
徐国公每日里花天酒地蒙蔽朝廷,暗地里发送消息,李景隆以飞鸽传递。盛庸更是以自己的性命保平花花获得旗手卫指挥使一职。平花花派锦衣卫跟踪道衍,发现建文帝应该就藏在孝陵之中。十日后就是约定起兵复辟的日子,一定要有建文帝的确切下落。明天就是建文帝生辰,平花花想请求朱棣允许他与建文帝见一面。
朱允炆听说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由衷的感到如果当年皇爷爷把皇位传给四叔才是最好的安排。
平花花以奉旨办案为由命人秘密仿照高煦笔迹。
暹罗国使者觐见完皇上后没有按照国礼去拜见太子,却直接去见了汉王,高煦留他饮酒作乐。高炽久等使者不到,解缙告诉他不用等了,使者去了汉王府,高炽十分气愤。看到红杏和太子在一起,解缙提醒高炽不要和她走得太近,高炽已经决定等时机成熟就纳红杏为妾。连使者都没不他这个太子放在眼里,高炽忧虑自己地位不稳,解缙觉得该出手了。
高炽与高煦在皇宫门口相遇,高炽认为没有东宫给亲王让路的道理,高煦却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拒不让路,相持不下,最后还是高炽让开了。
暹罗使者的事情在朝廷里传得沸沸扬扬,原来是平花花在使者面前暗示造成的。他还让手下仿照高煦字迹调动北平兵马。平花花先离间高炽与高煦,再利用北平大军的异动,掩护青州军与蜀军南下,他料定朱棣一定会派亲军前去问罪,这样一来,京师至少有十天左右处于防御空虚,复辟又多了几分把握。可是平花花见朱允炆的请求,朱棣即没拒绝也没答应。怀庆公主和他正担心此事,皇上忽然来了,他要平花花陪他一起郊游。
朱棣带平花花来到郊外,道衍和一位僧人已在此等候,僧人转过身来竟然是朱允炆。平花花见到他激动万分,朱允炆却异常平静,道衍介绍这位是他的徒弟应文。朱允炆告诉平花花,他们之间兄弟情谊已尽,让他从此以后好好在朝廷为官,不许再来见他。随即告辞离开,留下平花花兀自惆怅。
跟踪道衍的人回来汇报,道衍一行直接回了孝陵,其中有个生面孔,平花花暗喜,建文皇上果然在孝陵。
北平军异动引起朱棣警觉,马上派亲军去北平夺回兵权,令汉王的兵马驻扎京师外围。
纪纲和平花花去天策卫传旨,却被告知他们只听汉王的命令,拒不出城。他们又去找高煦,同样被强硬拒绝,直到皇上亲自出面,高煦才遵从。
朱棣与平花花深夜还在商议朝政,朱棣日夜勤政,而且崇尚节俭,还民脂民膏与百姓。处理完政务,平花花出来,朱棣亲自为他送上披风。朱棣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太子与汉王之争,叮嘱平花花多留意,别让他们打起来,重蹈他与朱允炆的覆辙。
天策卫到了城外,高煦认为是太子从中作梗,高炽也担心高煦在军中的势力太大,不好对付。
朱高煦对梁妃大呼冤枉,北平、青州、西蜀三地同时异动如果真的不是高煦做的,而太子党又没有这个能力,那么罪魁祸首是谁呢?他挑起他们兄弟之间的斗争,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梁雁冰警觉起来。
平花花、李景隆、徐国公三人一起密谋,目前一切都按照计划在进行,不出偏差复辟定会成功。自己一手策划的复辟计划即将成功,平花花却高兴不起来,他不知道后人会怎样评价这次兵变,他从内心承认永乐是个好皇帝。
平花花夜不能寐,怀庆公主起身劝他,现在大家已经相安无事,如果复辟,朱棣和建文两人必有一死,现在收手还来得及。平花花决心已定,他是建文忠臣,复辟是他的宿命。他准备明日就送怀庆公主出城,公主坚决不走,要死三口人死在一起,她给未出世的孩子取名兮儿。
朱高煦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这件事是谁做的,心情烦躁与朱能喝酒。士兵先后来报,营地附近发现蜀军与青州军。
徐皇后来找徐妙云,告诉她明日亥时,平花花将发生兵动,为建文复辟,徐妙云惊诧。
道衍大师在家中发现密信,他平日很少回家,那天回去也是碰巧。朱棣奇怪这个人怎么不直接告发,道衍分析有可能是想听天意。高煦也来向父皇汇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