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举兵讨奉 亲手陷学良于不义
张作霖给郭松龄连发了三道金牌没有回音,只能紧急召张学良回奉天,让其亲自给郭松龄打电话。张学良照办,但却发现不管是郭松龄原本在那里休养的意大利医院,还是津渝司令部和第三军团,都没有郭松龄的踪影。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的郭松龄就这样没了音讯,学良在父亲面前成了一个最大的笑话。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发布了三个举兵讨奉的政治通电,震惊中外。通电其一是请张作霖下野,由张学良接管东北军事;其二是宣布主和罢战宗旨;其三则为讨伐杨宇霆。11月23日,郭松龄在滦州火柴厂集结第三军团的军官们发表了煽动性讲话,招募举兵讨奉者的追随者。许多军官纷纷签名表示追随,只有储世新和另外几名师长坚持不愿讨奉。
郭松龄没有强人所难,吩咐士兵将储世新等人送回了天津。而不明就里被急召过来的姜登选则被郭松龄派人暗中枪杀。
张学良乘坐专列连夜赶往天津,却在山海关前就被拦住,火车站站长表示前方铁路已经被破坏,无法通行。学良调查之下发现郭松龄竟然以学良之名,诬陷张作相叛变,给工兵营长下了破坏铁路的命令。直到这一刻,学良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老师已经叛变的事实。
随后,张学良在途中接到了父亲张作霖的紧急电报。可父亲在电报中却尊称他为汉卿先生阁下,还发话要退隐,让学良回去接替他的职务。这无疑是在羞辱学良,是拿着刀子在剜他心头那块肉。最好也最信赖的朋友把自己推入了不忠不孝之地,这让学良心如刀绞,他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信赖的。
内疚又自责的学良心灰意冷想要寻死,副官徐承业拼死阻拦。就算被学良揍得鼻青脸肿,承业还是一直在激励学良,虽然郭松龄是老师,但只要学良还没有被打倒,就应该站起来还手。
另一边,郭松龄的第三军团在锦州设防,而且已经成功攻破了张作相的主力。他认为已经不需要再沿用张学良的名义,改第三军团为东北国民军,通电全国宣布正式脱离奉军。与此同时,张学良那边传来消息希望见郭松龄一面。郭松龄本来答应见面,要学良独自一人到自己的营地。可学良的顾问担心学良的安危,希望双方选个好的地方坐下来聊一聊。
郭松龄斟酌之下,拒绝了会面,改送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感谢学良的知遇之恩,并再次表示拥护他的决心。学良在回信中明确表明了不背叛父亲的意愿,可他也知道,郭松龄此举已经不可逆转。这对师生走到现在,终究是拔刀相向了。
在奉天的张作霖亲自下达了命令,任命张学良为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在连山一带设防。
学良松龄拔刀相向 心理战学生战老师
张学良来到了张廷枢的部队驻扎的地方,张廷枢为无辜牺牲的弟兄们而热泪盈眶,但他也表示锦州已经没有坚守的机会了。学良决定撤回奉天,廷枢告诉他旧部傅义华带了两千多人从锦州那边跑了过来。学良于是以一腔真诚动员士兵们相信自己,和自己一起撤回奉天,在巨流河边上设防。
另一边,郭松龄夫妇到达了新民,学良把电话打到了火车站。松龄让韩淑秀代为接听,学良希望淑秀劝服松龄不要走绝路,自己可以不计前嫌和他一起整改东北军事。这些年松龄和学良亦师亦友,学良真的不愿意下次两家相见,是天涯绝路。淑秀代松龄转告学良,他始终对学良忠贞不二,举兵讨奉只为拥护学良执掌东北。
与此同时,张作霖已经准备举家迁往旅顺,韩麟春赶来向张作霖报告,郭松龄派殷汝耕当代表去旅顺跟关东军交涉。而且郭松龄在举兵的第一天就已经发布了拒绝日本干涉的主张,张作霖由此意识到郭松龄非常在意日本的干涉问题,随即前往旅顺寻求日方的帮助。在那里他与日方签订了合作条约,关东军也很快对郭松龄下达了通告,禁止东北军在铁路沿线三十里内作战,铁路两旁二十里内不允许落下一枚炮弹。郭松龄的东北国民军在离奉天只有六十里的地方被阻挡了去路,郭松龄暴跳如雷。
学良在巨流河对岸设防阻击郭松龄的东北国民军,接到了于凤至的电话,从她口中得知父亲要举家迁至满铁附近。随后学良给张作霖打电话,父子俩互相表示了信任。学良决定就跟郭松龄开打,张作霖表明会全力支持。都说父是父子是子,关键时刻,父还是父,子还是子。
学良十分清楚以自己现在手头这不到千余人的兵力,跟郭松龄是难以抗衡。他于是想到了打心理战,印发了指责松龄倒戈反奉这忘恩负义之举的传单,呼吁第三军团的兄弟们重回奉天。吴俊升的骑兵也夜袭白旗堡,摧毁了东北国民军的弹药库,断了郭松龄弹药的后方补给。
掌管飞机的冯庸按学良的吩咐四处散发传单,给郭松龄下了一场漫天大雪,也掀起了东北国民军内部的争议和分歧。一派主张继续打,另一派则主张议和,但是大部分官兵都没了再打下去的心气儿。毕竟他们曾经是奉军的第三军团,为拥护张学良而起义,可现在张学良这个少帅就在对面与他们开打。
郭松龄决定在第二日拂晓全线反攻,而这将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一战。他也会带着自己的卫队亲赴前线,督师监战。战争是残酷的,看着弟兄们一个个血肉模糊地被抬回来,郭松龄几乎没了再打下去的精神。韩淑秀宽慰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妻子的支持给了郭松龄莫大的鼓励。但就在战事吃紧的时候,主张议和的参谋长邹作华竟把所有的炮都拉走了。就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郭松龄看着前方冲锋陷阵的士兵们,一时间恍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