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分集剧情介绍(1-48集)大结局(23)

少帅第45集剧情介绍

  学良周恩来延安会晤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蒋介石让张学良和其共同签发对陕北的军事电令,被瓦窑堡的红军破译。东北军牛元峰带领他的109师进抵葫芦河南岸的直罗镇,毛泽东也亲自带领周恩来和彭德怀勘察直罗镇地形。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打响,红军一举歼灭国民党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东北军109师师长牛元峰自杀。

  直罗镇的大败,让学良愈发着急。原本他来西北就不是为了打红军,只是苦于接不上关系,误打误撞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他希望能立刻直接联系到中共的内部,保住东北军的抗日火种。

  学良与西北军将军杨虎城携手太原,密访阎锡山。不过,学良在那里接到了王以哲从洛川发去的密电,说被俘的前警卫营营长高福源回来了,而且有机密要事要汇报。学良亲自飞往洛川与他见面,在此之前他回了一趟西安,询问李伯汉的意见。李伯汉告诉他,没有什么好顾忌的,大马金刀吧。

  学良从高福源口中得知他见到了所有的中共领导人后,决定派他回到瓦窑堡,替自己带话给中共中央,他张学良真心希望双方联合抗日,他以实力相助。毛泽东接到彭德怀带回来的消息,与周恩来商量之后,决定派李克农全权代表中共和学良面谈。

  这个时候,学良却得知蒋介石越过自己和中共议和的消息。他不由得大骂蒋介石过分,一方面让学良打红军,消耗东北军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又暗中和中共议和。学良只好先飞南京与蒋介石会谈,可面对学良时,蒋介石仍然表示战略次序先后不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学良和中共的接洽十分顺利,李克农来洛川与张学良所部签订了多项协议,包括两军彼此不相攻打,准许采买给养。但是,这一切的会谈结果都被戴笠报告给了蒋介石。

  1936年4月,学良与周恩来相约延安。两个人抵达延安的当晚,大雪纷飞,双方未能顺利取得联系,学良首先见到的是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张鼎同志。张鼎与学良曾经的伴读老师文郁是同学,学良对他极尽礼遇。

  1936年4月9日,周恩来和学良在延安第一次会面。两个人相见恨晚,会谈十分融洽。周恩来托学良购买军械,学良则请他往东北军派驻红军人才。周恩来建议学良举办军官训练团,以免楚才晋用。

  这天晚上,周恩来和学良彻夜晤谈。学良对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完全同意,但他又不赞成“讨蒋”或者“反蒋”。他认为蒋先生此时只是在歧路上,联合抗日不能不包括蒋先生。这是日后中共中央郑重作出“逼蒋抗日”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帅第46集剧情介绍

  学良决心联红抗日 数次劝蒋宣告失败

  张学良听从周恩来的建议,在东北军内部办起了军官训练团。为了统一东北军的意志、精神和思想,避免内部意见分歧,学良决定在军官训练团做一次演讲,明确表明自己的抗日决心。在此之前他事先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军官老李老泪纵横地向学良痛陈南京政府的过分行径。东北军离乡背井跟着学良来到西安,心里唯一渴望的就是有朝一日回归故土,而不是在内战中牺牲后,只能被南京政府遣回已经被日本占领的东北领取所谓的抚恤金。

  周恩来在李克农的建议下,派了刘鼎到西安做学良的助手。刘鼎给学良带来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问候以及亲笔信,正是这些来自远方朋友的问候中,包含着的彼此共有的对这个民族的热忱和担当以及莫大的尊重和信任,让学良有了胆气,有了定向。他决定抓紧控制东北军,重点培养得力干部,积极地联络杨虎城等十七路军的将领,以及阎锡山、傅作义等地方实力派,声召联红抗日,让蒋介石不能公开反对。

  学良在东北军内部印发名为活路的杂志,劝说全军只有联合抗日才是唯一的活路。但学良私底下的动作早已经被蒋介石安插的特务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派人查封了印刷厂,并开始往西安派驻中央主力。

  此时,中共中央亲自发布了停战议和,联合抗日的文件,并通电全国。学良以此为理由,通过宋美龄再次劝说蒋介石共同抗日,但是仍然没有效果。随后,蒋介石让省党部的人抓了学良手下的宋黎等人,并搜了一些材料。学良担心有些情况会泄露出去,在李伯汉的建议下先下手为强抄了省党部,查抄了大批绝密文档。

  曾扩情认为此次事件完全暴露了张学良与东北军对剿共的信心动摇,建议蒋介石增派中央劲旅为剿共主力军。蒋介石却把他的报告驳回给了学良,以此显示对学良的信任。但同时,他又增派了四十万大军进驻西安,他本人也带着夫人宋美龄亲赴西安。

  共产党中央政策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的重大改变,学良看在眼里。他拿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又一次劝说蒋介石联红抗日,蒋介石却气得口不择言,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在东北军的内部演讲上,蒋介石高喊杀敌分远近,称应该先击杀共党这个敌人,而不是盲目地攻打几千里外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