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树屏汪树棠兄弟为杨乃武的冤屈深感不平,他们商量着要联合所有浙江学子联名公禀,为杨乃武叫屈。夏同善提醒他们,舆论力量固然不可小觑,但真正能推动此案进入重审程序,还是要靠都察院翁同和出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双管齐下,一面由汪家兄弟出面联合学子,一面则要让杨家人直接上都察院呈控,内容不仅是鸣冤,而是直接状告问官严刑逼供草菅人命。
可是后者是条异常残酷之路。大清律法,为了杜绝滥告,凡是到都察院呈控告官的,都要过滚钉板这一关。杨淑贞带病在身,众人都不忍心让这个女人再去滚一次钉板。于是大家决定先从舆论着手,不跟杨淑贞提这茬。不料夏夫人说漏了嘴,杨淑贞听说都察院还有路可走,坚持要去滚钉板鸣冤,打动翁同和。夏同善在她的坚定决心面前,无奈点头。
杨淑贞要滚钉板为弟鸣冤一事迅速传播开来,都察院门口挤满了成百上千的百姓为她鼓气。铁钉板在日光下尖锐刺眼,但想起弟弟受刑的惨状,杨淑贞毫不犹豫地躺了上去。看着满身是血滚到自己面前,用最后一丝力气喊出鸣冤二字的杨淑贞,深受震撼的翁同和收下了她的状纸。
学子联名,百姓相传加上《申报》马克的推波助澜,杨毕一案传的沸沸扬扬。翁同和登门夏府,和夏同善商量案件。夏同善建议还是要从慈禧着手,“投其所好”。三法司在刑部聚集剧情介绍会商,刑部桑春荣试图将杨淑贞诉状放置一边不理,只讨论胡瑞澜提交的案卷。翁同和则建议让林拱枢来讲解案卷。
面对满堂官员,年轻的林拱枢有条不紊地罗列了本案中七大疑点,一番长议有理有据,振聋发聩,博得满堂喝彩。桑春荣没想到自己的下属给自己来了这么一手,无奈之下只好同意翁同和上奏复审此案。杨毕一案激起了广大舆论,弄得陈鲁心慌意乱。
他找刘锡彤商谈,但刘子翰刚刚意外身亡,刘锡彤尚未从丧子之痛中恢复过来。陈鲁找到杨昌濬,杨昌濬安慰他不要着急,因为此案已由钦差判定,而钦差可是慈禧老佛爷钦点的,慈禧不会推翻原判,否则就相当于承认自己不会用人。